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人读书会”推动清流和平解放始末

时间:2025-04-07 16:34:00

3月18日,清流县“十人读书会”旧址展馆在金莲寺揭牌开馆,也揭开了清流县1950年2月22日和平解放前夕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风暴。

“十人读书会”是什么组织?从1949年4月下旬成立以来到清流和平解放前夕的这十个月又发生了什么?笔者结合文史资料作了寻访。

“十人读书会”旧址展馆迎来众多参观者。

曙光来

热血青年振臂谋划

金莲寺旧貌

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捷报频传,全中国即将迎来大解放。

地处山区的清流县,各方势力也在暗流涌动。

“1949年,我叔叔作为清流人,也是中共党员,主动请缨,回到清流开展策反当局的活动。”今年84岁的王鑫球是王振邦的侄儿,这位退休教师,回忆起先辈们参与“十大读书会”领导人的革命活动满怀崇敬之情。

据王鑫球介绍,王振邦的伯父是清流县前县长,卸任后仍然在政府内部担任要职,王振邦想借助这层关系,策反国民党清流县党政高层人士,促使国民党清流县党政要员主动起义。

此外,王振邦为了加快推进清流的和平解放,与当时在清流的进步人士陈建辉联系,积极谋划,以邀约读书为名,在同学、亲友以及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国民党县政府职员中秘密联络,联系到邹圣基、王传三、曾家驹、邓福照、张玉堂、陈建邦、曾承勋、罗槐高等人,在城东金莲寺成立“十人读书会”中共地下党外围进步组织,争取和发展进步力量,全力为清流的和平解放而努力。

“十人读书会”以“共同读书、追求进步、联络青年、组织游击、促进起义、迎接解放”为工作纲领,制定了“七项决议”,具体内容包括:推选陈建辉为读书会负责人,负责上下联络工作,并及时向王振邦汇报情况;确定秘密联络的记号与方式;制定宣传共产党政策及张贴标语的详细办法;秘密调查敌伪枪支弹药、活动情况及其他相关情报等。同时还明确,所有“十人读书会”成员今后均采用单线联系,可逐步吸收个别进步群众加入,但绝不可泄露十人中任何一人的信息。当晚,全体成员在邓福照家中歃血为盟,立誓为争取清流和平解放不惜牺牲生命,决定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一旦时机成熟,便展开武装斗争。

“邓福照是我叔公,我们两家以前是挨在一起住的,听父亲提起过他,好几次邀约人在家聚会,商量事情。”清流县龙津镇退休干部邓煌生说。

一群二十多岁的热血进步青年,一场秘密且紧张的地下革命斗争,一场缜密谋划的“十人读书会”,就此拉开序幕。

多方借力

坚持斗争巧妙周旋

起义通电文告(资料图)

陈建辉,194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成都)炮兵科,毕业后曾在国民党121军350师山炮连任中尉排长,曾参加过淮海战役,之后回到清流,秘密与王振邦联系,作为“十人读书会”具体工作的负责人。其间,陈建辉组织了多次抗争当局的活动。

1949年5月,陈建辉假冒国民党军某部连长,伪造招兵证件,称自己奉命来清流为国民党121军250师1050团招募新兵100名,清流县县长陈人杰对此没有半点怀疑,对其征兵工作给予极大方便。

陈建辉组织人员在清流大街小巷张贴招兵简章,声称凡报名应征者,可以抵1949年度征兵名额,新兵一律按照征兵条件,享受应征兵员的优待,实行官兵平等、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等制度;报名应征者,先发给临时证明,在家听候通知入伍。这招“移花接木”,吸引大批应征青年报名应征。

这一招“先手棋”也致使后来国民党龙岩师管区的接兵队前来征兵时,征不到一名兵员。师管区进行追查,陈建辉立即将报名应征花名册烧毁,组织应征者分散隐蔽,“十人读书会”组织未受任何损失。

后来,这批青年大多数编入当年6月新组建的清流游击队,陈建辉任队长,隶属闽西北游击纵队领导。

陈建辉侦察得知清流县城内自卫队驻地有120多支枪存放于仓库之中,他做通警察局班长邓启发(邓福照的侄儿)的工作,同陈建邦、邓福照、李荣鹏等30多人,在嵩溪时州秘密策划,准备于端午节这天攻打清流城,武装夺取国民党自卫队的武装。会后,邓福照在他家中秘密召开龚坊、下窠、荷林、严坊、基头等各村联络人会议,讨论开展武装斗争。李荣鹏也回长校组织40多名武装。农历五月初四,各地游击队等武装共130多名在嵩口乡沧龙待命,但是由于连日暴雨,河水猛涨,县城北门浮桥被冲毁,攻城计划未能实现。

此后,陈建辉继续组织开展抗兵、抗粮、抗税等“三抗”地下革命活动,秘密策划武装暴动,还利用城关樊公庙会人员密集时机,张贴宣传标语,加强政治宣传攻势,震慑国民党党政权势人物,敦促其和平起义。

10月24日,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国民党清流县最后一任县长黄乃升组织“清流县人民自动解放临时委员会”,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自动起义。会议重点讨论了由罗大哲、邹圣基、吴厚仁修正的《起义通电文告》,于当日下午印发,这次会议还讨论制定了解放标语13条。

黎明前斗争

加速和平解放

清流和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四三二团给清流县的回信。(资料图)

为加快清流和平解放步伐,“十人读书会”成员多次到明溪等地开展革命活动,联络进步人士。

然而,就在清流人民即将迎来和平解放的前夜,11月2日,“十人读书会”成员邓福照、余一峰、曾承熏、雷瑞吉4人在明溪开展活动后返回嵩溪途中,被土匪林世球设伏抓捕,并被残忍地杀害于嵩溪高岽背元山上,制造了人心惶惶的“嵩溪血案”。

12月初,陈建辉由大田返回清流,与驻宁化驻军解放军四野一四四师四三二团取得联系,得到团长刘桐山的支持,核发其21支枪加强武装。陈建辉回到清流后,立即与黄乃升“临时委员会”洽商,在城关大基头、下窠等地,在原清流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人民武装工作队”,保护粮库、档案、维持地方秩序,保卫清流县城。

1950年1月16日,“临时委员会”正式成立清流县人民武装工作队,设3个分队,队员105人,黄乃升任队长,陈建邦任副队长,陈建辉代理教导员。武装工作队在清流城区站岗放哨,维持社会秩序,保护敌伪档案,并在各县域内的几个主要隘点,以及有关乡镇进行联保防范,为清流的和平接管奠定了基础。清流和平解放后,武装工作队完成历史使命,经过整编纳入清流县大队。

就在人民解放军即将接管清流时,以原自卫总团副团长江雄生为代表的少数人坚持负隅顽抗。1950年2月14日,陈建辉接到消息,称江雄生纠集大批人马驻扎于嵩口坪一带,想抢在省委接管清流之前,攻打清流县城。陈建辉迅速将情报电告永安第七军分区。军分区立即派出所属侦察连昼夜行军赶到嵩口坪,袭击江雄生匪部,打死匪兵1人,打伤多人。江雄生率余部逃窜田口等地。

这一行动,挫败了敌人气焰,为省委接管清流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为了迎接人民解放军进驻清流,黄乃升接连5次召开“临时委员会”会议,作出催收欠税、追缴公粮、发行流通券、枪支造册登记、整编自卫团、妥善保管档案等的保护性决定,并致电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送去“临时委员会”的会议记录,要求省人民政府派员接管清流。还公推陈荣光、王略两人当天前往宁化,向解放军四野一四四师四三二团汇报成立“清流县人民自动解放临时委员会”情况。四三二团团长刘桐山、参谋长杨华给黄乃升复函,称“你县问题和平解决是全县人民之幸福也”。

1950年2月22日下午4时,由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指派的中共清流县委、县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七师二六一团指战员等组成的接管人员共19人(其中,中共党员15人),从永安徒步出发,经安砂、沙芜、嵩口,抵达清流城关,正式接管清流。清流从此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1951年4月,江雄生被击毙,清流剿匪斗争取得胜利。清流人民过上太平日子。

清幽的千年古寺,如今依然掩映于群山环抱、林木葱茏间,这座曾经引得众多文人仕宦行经并留作的地方,诗词、书声虽已远去,但是它与红色文化的联结却没有被遗忘。

“十人读书会”旧址展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正式开馆,展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十人读书会”的革命斗争历程,展现了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展馆的建成,使清流和平解放的革命历史故事得到更好的传播,成为党史教育的新阵地。

(本文采写参考清流县档案馆民国档案资料、《中国共产党清流历史》第一卷)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