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江”心比心,人才留“夏”

时间:2025-04-25 00:55:00

4月23日,长江日报“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 区委书记访谈”专栏刊发江夏区委书记张斐专访《对标一流 奋勇争先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张斐书记提出的“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恰似一枚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涟漪。作为武汉都市圈唯一以湖泊命名的科创大湖组团,江夏区以“转型年”为契机,用地理坐标的“黄金三角”、生态禀赋的“翡翠项链”、政策创新的“磁极效应”,在“人才-产业-城市”的深度融合中,书写着“楚天首县”的支点担当。

数据显示,2023年江夏兑现房票补贴政策493人,奖励补贴面积6500平方米,补助资金5300万元;2024年京津冀“双招双引”签约项目总投资达352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这座“楚天首县”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的深刻转变。

江夏57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24所高校的智慧之光与31万在校学子的青春活力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人才“蓄水池”。博世华域转向系统公司累计投资超32亿元,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产品谱系最全、智能化水平领先的汽车转向系统制造工厂。盛帆集团通过智能化改造,盛帆股份能效利用率提升了23.25%,产品良率达到99.99%,制造过程成本降低了26%,交货周期缩短了16.67%。车间里穿梭的工业机器人背后,是技术人才在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价值。这种“黄金三角”的地理优势,正转化为“人才跟着产业走,产业依托人才兴”的生动实践。

汤逊湖的粼粼波光,倒映着江夏打造“三生融合”生态城的决心。这片亚洲最大城中湖在长江环保集团50亿元系统治理下,到2025年,汤逊湖主湖水质将达到Ⅳ类标准,子湖主要指标也稳定在Ⅴ类,“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成为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悦生活·创寓青年社区内,咖啡香气与科创氛围交织,篮球场的活力碰撞与阅读区的思想激荡,构建起青年人才的“梦想栖息地”。

真正打动人才的,是政策制定者“将心比心”的温度。江夏区出台的“汤逊湖人才十条”对入选的创新领军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和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170套配备智能家居的人才公寓实现“拎包入住”,同步打造创客沙龙、技能培训等社群空间。更关键的是,该区将子女教育(对接江夏一中、武汉小学等名校)、配偶就业(建立重点企业岗位储备库)、健康管理(协和江南医院绿色就医通道)等“关键小事”纳入服务体系,展现“既给舞台更搭后台”的诚意。对首次在我区购买商品住房的新引进汤逊湖B、C、D、E类人才,按照购房款的60%、30%、20%、10%分别给予房票补贴;对新引进的A类顶尖科技人才团队给予500万-1000万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支持,以及最高3000万元的基金投资等硬核举措,让“此处安心是吾乡”成为人才共识。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站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新方位,江夏的人才战略早已突破传统政策优惠的单一模式,升华至城市与人才价值共生、灵魂共鸣的崭新境界。新起点上,江夏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放包容的姿态,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约,共赴这场“湖光山色绘就生态画卷,创新梦想点燃发展引擎”的双向奔赴。江夏,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以独特魅力吸引各方贤才,湖光山色孕育灵动生机,创新梦想驱动奋进超越,人才与城市携手共进,成为命运共同体,智慧火花在此绽放,勇敢探索终有硕果。展望未来,江夏将与天下英才并肩同行,以创新为笔、奋斗为墨,共同书写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