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读城记|湛露泉凝诗意浓

时间:2025-04-12 08:00:00

文|徐勤玲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当我读《诗经·小雅·湛露》时,忽然想到了湛露泉。

湛露泉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内,北临无忧泉,东连石湾泉,泉水穿石隙流入酒泉。泉北面有白雪楼,泉西穿竹林即是万竹园。湛露泉青石缀岸,泉水清澈见底,泉底的泉眼不断冒出泉水,宛如晶莹的繁露,在泉面荡起一圈圈细细的涟漪。泉畔有三株高大的悬铃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翠竹青蔓临泉,生机盎然。

“泉如湛露味甘香,咽入三焦颊齿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在明代诗人晏璧的《湛露泉》一诗中,泉水清澈如露,饮之清凉甘甜。泉水润泽着通乐园,园内清爽疏朗。文人墨客在园中开雅集,论诗文,品甘泉,“厌厌夜饮,不醉无归。”诗中的通乐园,就是现在的万竹园。万竹园始建于元代,因园内多竹而得名。明代礼部尚书、济南名士殷士儋归隐后居于此处。殷士儋在文学方面颇负盛名,与同时代的李攀龙、边贡、许邦才并称“历下四诗人”。殷士儋在通乐园中著书、讲学、会友,一时从者如云。如今漫步万竹园中,清幽依旧,雅韵犹存。

我时常流连于湛露泉畔。坐在泉边的青石上,高大的悬铃木遮天蔽日,令人油然而生庄严之感。树木的枝叶倒映泉中,一串串水珠从泉底冒出,宛如晶莹的露珠洒在树叶上。泉畔的白雪楼,门前两侧各有一株桂花和玉兰。春天,玉兰花开,满树洁白的花朵,高贵端庄。秋天,桂花绽放,浓香四溢。

白雪楼是为纪念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济南人李攀龙所建。白雪楼是李攀龙的读书处,他辞官还乡后,在鲍山筑楼隐居,潜心著书。楼名取为“白雪”,寄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意,以明其志,表明自己远离尘俗、不同流合污的决心。李攀龙曾写文记述白雪楼:“楼在济南郡东三十里许鲍城,前望泰麓,西北眺华不注诸山;大小清河交络其下。左瞰长白、平陵之野,海气所际。每一登临,郁为胜观。”他曾于冬日登楼作诗:“醉来极目中原尽,独抱风流万古情”,足见其眼界和抱负。后人慕其名,敬其人,于泉畔两度重建白雪楼。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在诗人屈原的笔下,湛露意喻着高洁的品性。湛露泉,泉如湛露,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他们或临泉而居,吟诗作赋;或流连于泉畔,濯尘洗心。

我坐在湛露泉边,心中默念着《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诗经》中的湛露,润泽了枸杞和酸枣树,润泽了梧桐和椅树,也润泽了人的心灵。诗中美好的思想,让人内心高尚,举止端庄。我望着湛露泉,源源不断涌出的泉水,润泽了大地,凝结着浓浓的诗意,使生活在这方水土之上的人们涵养出美好的品德和端庄的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