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具体措施明确→

时间:2025-04-09 19:54:00

记者今天从国务院食安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针对目前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切实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水果、蔬菜、肉蛋奶这些“菜篮子”产品,老百姓每天都要吃,质量安全非常重要。《意见》特别提出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履行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履行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管司副司长 方晓华:试行产地准出分类监管制度,对采用安全绿色优质种植养殖方式、能够保障质量安全的,适当降低巡查检查频次,抽检合格后上市;对生产方式存在较高质量安全风险的,加强过程管控,采收出塘前严格把关,每一批都要速测,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在入市环节实行差异化准入。

根据《意见》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出证管理,完善禁止对牲畜、禽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将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作为肉类产品进货查验的基础凭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食品贮存 运输 寄递环节纳入监管体系

此次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在传统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之外,还将贮存、运输、寄递都纳入监管体系,实现主体全覆盖。

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 柳军:针对食品贮存过程中责任不清、风险管控不到位的问题,《意见》明确要求食品贮存主体应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必备的贮存条件,实施全过程记录,严格风险管控,同时要求贮存委托方应对受托方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进行审核。

同样,为防止运输过程中食品受到污染,《意见》要求加快建立食品运输协同监管机制,加强食品运输全过程监管。

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 柳军:建立了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明确运输散装液态食品车辆的食品安全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核发食品准运证明,确保专车专用;制定运输电子联单管理制度,加强交付、装卸、运输管理和运输工具日常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散装液态食品运输过程污染问题。

食品寄递已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除了生产经营环节,寄递配送环节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因此《意见》首次将寄递配送纳入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司长 司光要求邮政管理部门督促邮政企业、快递企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强化邮政和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加大对寄递环节涉食品安全违法线索的核查处置力度,依法打击利用寄递渠道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明确各方责任

针对家长关注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意见》也明确了各方责任。

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 柳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意见》明确教育部门要会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制度。

教育部门要完善学校食堂供应商资质评审制度,建立供应商不良记录清单,推动学校大宗食材集中招标采购,指导中小学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高效规范运行。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承包经营、食材供应、供餐等经营主体准入许可,依法查处涉及学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衍生了平台外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许多食品经营新模式,目前也存在保质期“云篡改”、资质证明“PS化”、农产品“美颜直播”等新风险,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挑战。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司长司光为筑牢食品安全“云端防线”,《意见》就加强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提出明确要求。《意见》提出网络交易平台、主播及其服务机构、广告活动参与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从业主体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明确了对各类从业者主体的要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