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主题课程提高升旗仪式效能
升旗仪式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形式上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在实施上创新主题设计和活动方式尤为重要。结合本校的探索,笔者认为,要让每周的升旗仪式课程化,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获得感。
我校始终坚持在全要素课堂上凸显思政教育属性,从学科、时效、空间等层面设置了8种主题活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主题升旗课程”展现出了很高的教育效能。学校主题升旗课程以“重常态、重主题、重自主、重参与”为原则,以“推荐+自荐”为途径开展,在此基础上统筹协调,确保全员参与。课程实施上“定时而动”,课程固定在每周一举行,依据国情、校情及时事热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主题课程。在主题设置上“定势而行”,“势”包括国家大势与时代趋势、学校序列化主题提出的思政教育目标等。为了更好地挖掘课程主题深度,学校将各类主题活动联动起来,如在演讲比赛中,将表现优异的个人推荐至升旗课程计划中,并借鉴艺术节中各班在活动形式上的创新。
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主题升旗课程需要抓住两个执行层面的核心要素,一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少先队大队部的作用,对其进行一定的资源统筹赋能。相比于其他教学部门,大队部具有更多的“活力因子”,更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课程主题探索的过程中,大队部要下沉到班级,调动校内各领域教师的知识资源,对班级进行专业指导,确保师生在抓住课程主题脉络的情况下设计主题。
二是始终确保学生在主题升旗课程中的主体性。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必须是主要参与者,要通过提供位置、给予角色、赋予表现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课程的主人。我校明确提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内容的产出者。主持人、升旗手、护旗手等均由学生自己选拔、推荐,展示内容由学生自主策划排练。我们在充分尊重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将重点聚焦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让学生都能体会到升旗仪式带来的庄重感、神圣感、愉悦感。
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这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能干”成为了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
(作者系黑龙江省鸡西市师范附小党总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1日 第03版
作者:高广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