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办普高招生计划增加32个班,一中九中增设新校区
青岛公办普高招生
计划增加32个班 合计1530人
一中九中增设新校区
3月3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5年青岛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政策。
2025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约9.3万人。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全市将有序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普通高中招生继续实行自主招生、统一录取一体的中考招生模式;局属公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继续实行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按照自主招生计划1:1比例确定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学生名单。
随着四区、高新区初中毕业生的增加,局属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在2024年基础上增加32个班合计1530人。
青岛一中、青岛九中分别增加榉林校区(延安三路81号,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礼贤校区(上海路7号,青岛九中外迁前办学地址)办学。青岛一中榉林校区计划招生6个班,其中4个自招班、2个普通班,2025年9月至2026年7月借用青岛一中市南分校(市南区琴岛学校,市南区四川路1号)过渡办学;青岛九中礼贤校区计划招生6个班,4个自招班、2个普通班。
青岛二中分校、青岛三中、青岛九中、青岛十六中、青岛十九中、青岛三十九中、青岛六十七中、青岛艺校、平度师范学校等10所学校,挖潜增加14个班。
确定办学质量好、社会认可度高的2所民办高中设立6个公办普通班。其中,青岛海山学校设立2个班,青岛杜威实验学校设立4个班。公办普通班学费和住宿费执行公办学校标准,学生餐费、校服费等执行民办班标准。
青岛实验初中新增
市南中片班、四区班和足球特色班
青岛实验初中2025年招生计划共14个班,其中,9个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以下简称“三区班”),2个班面向市南区中片招生(以下简称“市南中片班”),2个班面向市内三区、崂山区招生(以下简称“四区班”),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实行电脑派位录取;面向全市招收1个足球特色班,招生方式见青岛实验初中发布的招生简章,不再招收足球后备人才,被足球特色班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其他录取环节。三区班、市南中片班、足球特色班在本部就读,四区班在崂山区山东头学校(青岛实验初中崂山分校)集团校就读。三区班、四区班、足球特色班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市南中片班招生工作由市南区教体局组织。
青岛三十七中学校办学地址调整为市北区阳信路2号,2025年招生计划为8个班,面向市内三区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实行电脑派位录取。
2025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约为12万
初中一年级入学人数约为11万
受学龄人口排浪式波动影响,2025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相比2024年有所下降,但在校生规模将达到最高峰;初中一年级入学人数比2024年略有增加。
我市义务教育招生继续按照“学校划片招生、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的总体要求进行,招生报名继续实行“—网通办”,具体由各区(市)教体局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的招生方案将于4月中旬发布。
2025年,我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约为12万,初中一年级入学人数约为11万。总体来看,全市小学入学高峰已经平稳度过,初中入学人数和在校生规模将逐渐增加,学位供给总量能够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但个别热点区域、热点学校入学安置压力依然存在。为切实做好入学保障,青岛将继续优化招生工作机制,提前谋划,科学布局,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多渠道保障学位供给,满足入学需求。针对学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逐校、逐学区预测入学人数,做好入学安置方案,多种渠道增加学位供给。2025年,通过启用新建学校、对现有学校改扩建和内部挖潜等措施,小学阶段增加学位5100个,初中阶段增加学位6800个。
优化教育布局规划,办好更多“家门口”好学校。立足城市更新发展与学龄人口排浪式波动趋势,加快建立纵向街接各学段入学波动周期、横向结合城市更新发展需求的教育设施“双向动态”布局机制:一是“扩增一批”,即在人口聚集区、重点低效片区以及保障房建设区域,规划建设一批义务教育学校,重点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小学入学需求下降与初中入学需求上升重叠期(2027-2032年),试点相近小学、初中校舍和师资贯通使用。
二是“撤并一批”,即科学有序、积极稳妥撤并一批在校生数量在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城镇生源缺失学校。
三是“挖潜一批”,即针对老城区和部分中心城区土地开发趋于饱和、学校新建改扩建空间不足的问题,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采用内部挖潜扩班、借用校舍办学等方式保障学位供给。
四是“提质一批”,即扎实推进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全域强镇筑基等行动,通过优质学校校长“一长多校”办学、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措施,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建功能区、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偏远农村区域布局,加快办好一批条件一流、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新优质学校,推动区域教育品质提升。
来源|青报全媒体/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