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禹王台区:“三链”协同发力壮大集体经济动能
河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冯晶晶
“农村富不富,关键还得看支部啊!俺村的集体经济这两年可算是活起来了,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在乡党委、政府带领下,引进了‘内黄新一代’辣椒,现在党员带头干,大伙儿都抢着入股。”禹王台区汪屯乡松楼社区党支部书记胡卫莹感慨地说。
近年来,禹王台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红色引擎”,创新构建“党建链、产业链、管理链”三链协同发展模式,有效破解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农村经济从“小散弱”向“大聚强”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建强“党建链” 凝聚发展合力
“以前各家种各家的地,效益上不去。现在党支部带头搞合作社,俺们都信得过,心里有底!”村民刘大伯看着刚完成整合的连片土地说。
禹王台区创新“党建+合作社”模式,积极指导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由松楼社区党支部领办蔬菜合作社,党员带头入股、带头示范,党员率先试种辣椒、洋葱、红薯等新品种,成功后向村民推广,带动全村增收,实现了从“一盘散沙”到“凝心聚力”的华丽转身。

此外,禹王台区以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为抓手,实施“能人治村”战略,将一批政治素质硬、发展意识强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目前,全区32个村(社区)中,11名党组织书记、49名“两委”成员及13名后备干部具有经商或企业管理经验,成了带动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延伸“产业链” 拓宽致富路径
禹王台区在推进集体经济壮大过程中,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抓手。为找准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区委组织部成立四个调查小组深入各村调研,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最终立足资源禀赋,根据每个村的特色,量身打造了32个村庄的产业发展计划,共划分为优质水果、新一代红薯、绿色蔬菜、菊花等7大类特色农业。

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禹王台区通过将种植、加工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并采用提供就业、流转土地、合作入股等方式,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目前,全区已有12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5%,6个村的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优化“管理链” 强化制度保障
“乡亲们不仅是发展的受益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监督者,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大伙儿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禹王台区南郊乡芦花岗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王卫东说。
禹王台区建立区、乡、村三级责任体系,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各部门协同推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同时,整合财政扶持和乡村振兴资金,创新“党建+信用”融资模式,通过低息联农贷款支持村集体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此外,实施村级“阳光事务”工程,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累计排查整改问题13个,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禹王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斌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链”协同模式,鼓励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一步释放党建引领效能,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持续推动集体经济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供图:禹王台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