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健康科普 | 哪些情况需要做胃超声造影?

时间:2025-04-09 09:11:00

胃痛、反酸、消化不良……当胃部出现不适时,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胃镜。但提到胃镜,不少人会因为害怕“插管”而拖延检查。其实,还有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式——胃超声造影,堪称胃部健康的“隐形侦探”。

什么是胃超声造影?

胃超声造影,全称胃充盈超声多普勒检查,是通过口服一种“造影剂”也称“助显剂”,让胃腔充盈后,利用超声波扫描胃壁结构的一种检查方式。

该“造影剂”通常为山药、薏米、陈皮、黄豆和大米等植物研磨成的糊状物,其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喝后有饱腹感,无副作用。

胃超声造影原理和优势是什么?

原理:造影剂填充胃部后,超声波可清晰显示胃壁层次、黏膜形态,帮助发现溃疡、肿瘤、炎症等病变。

优势:无痛、无创、无辐射,尤其适合儿童、孕妇、老年人及胃镜恐惧者。

哪些情况需要做胃超声造影?

1.筛查胃部疾病:反复胃痛、胀气、反酸;疑似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胃部肿瘤初步筛查(如胃癌高危人群);健康体检人群。

2.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追踪胃部肿瘤是否复发。

3.替代或补充检查:无法耐受胃镜或存在禁忌症(如心脏病、凝血障碍);与胃镜、钡餐联合使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检查过程:轻松四步走

1.空腹准备: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连水也不能喝)。

2.喝“糊糊”造影剂:服用500~800ml温热的造影剂(口感类似芝麻糊),尽量一次喝完。

3.躺下扫描:喝完“糊糊”后即刻躺下,医生用超声探头在腹部滑动,观察胃腔充盈情况及胃壁结构。需配合变换体位(平躺、侧卧、半坐等),全面观察胃部各区域。

4.完成检查:全程约15~20分钟,结束后可正常饮食(造影剂可代谢排出)。

胃超声造影能代替胃镜吗?

优势明显:无创、无痛、可观察胃壁全层结构,对胃外生性肿瘤、胃下垂等诊断更直观。

局限性:无法直接取活检,确诊仍需胃镜;对早期微小病变(如<5mm的溃疡、早癌)敏感性较低。

最佳策略:联合使用胃超声初筛 + 胃镜精准诊断。例如:先通过超声锁定可疑区域,再针对性地做胃镜活检。

注意事项

1.禁忌人群:急性胃扩张、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患者;严重心衰、幽门梗阻者(大量饮用造影剂可能加重不适);成年人一次不能够口服500ml助显剂者,检查效果不佳。

2.检查前准备:前一日饮食清淡,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牛奶);检查宜安排在上午且受检者需空腹;安排在胃镜和X线胃肠钡餐检查之前;有胃排空障碍者需提前咨询医生。

3.检查后:少数人可能出现短暂腹胀,走动或轻揉腹部可缓解。

科学护胃,早查早安心

胃超声造影为胃部检查提供了一种温和的选择,但它并非万能。日常若出现长期胃痛、体重骤降、呕血、黑便等症状,仍需及时就医,必要时结合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综合判断。

湖南省康复医院医生提醒,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定期筛查,才是守护胃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