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湖泊 水生植被扩张将增加甲烷排放

时间:2025-04-09 09:12:00

原标题: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湖泊 水生植被扩张将增加甲烷排放

记者4月7日从中山大学获悉,该校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侯雪姣课题组首次系统揭示了北半球中高纬度湖泊水生植被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特征,发现水生植被对湖泊甲烷的排放量有重要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湖泊水生植被的扩张将增加甲烷的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地球科学》上。

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北纬40°以北)湖泊面积占全球湖泊总面积的62.5%。这些湖泊会通过扩散、冒泡和水生植物组织运输等方式释放甲烷,是全球湖泊甲烷排放的重要贡献源。

“现有湖泊甲烷排放估算的研究主要基于开阔水域的观测,而水生植被等关键因素的长期贡献被低估。”侯雪姣介绍,目前北半球中高纬度绝大多数湖泊的水生植被的时空分布仍缺乏系统性数据,严重制约水生植被对湖泊甲烷排放影响的评估。此外,已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植被的覆盖范围和绿度因全球变暖显著增加,但水生植被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模式仍不清楚。

为系统了解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湖泊水生植被的分布变化和关键影响因素,侯雪姣课题组利用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从1984年至2021年共274万个湖泊的水生植被分布数据集,为科学评估湖泊甲烷排放量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论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金英说,研究凸显了水生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的复杂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北半球中高纬度湖泊生态系统的演变。

“未来,随着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和湖泊甲烷排放实测数据的积累,水生植被对湖泊甲烷排放的影响将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侯雪姣说,水生植被的扩张或同时增加湖泊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从而部分抵消增加的甲烷排放。(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朱嘉豪)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