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产业“走出去”助力全球碳减排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题:中国氢能产业“走出去”助力全球碳减排
新华社记者罗鑫
“前些天接待了葡萄牙、比利时的客户,接下来又有西班牙客户过来,都是洽谈产品出口的事宜。”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子豪说,目前公司的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已出口到美国、德国、西班牙等近30个国家,并且近年来出口量持续增长。
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像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一样迈出步伐“走出去”的企业还有不少。近年来,中国推动氢能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氢能产业“走出去”渐成趋势。
2022年,中国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显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
有关专家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是推动交通、化工或钢铁等碳减排难度较大行业脱碳的重要解决方案。全球各国已开始加快部署大规模氢能示范项目。中国氢能产业“走出去”不仅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将推动全球氢能应用与清洁能源转型。
在国外开设分公司、设立办公室,与国外经销商合作开拓本地市场……王子豪介绍,公司推动产品制造全球布局。今年3月,经智利有关方面的评审,公司的项目方案脱颖而出,获得在智利建设尖端电解槽生产基地的财政支持。
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也看到了在国外发展氢能产业的广阔空间。2023年,该公司为阿联酋迪拜建设加氢站、提供压缩机等设备,服务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
“预计今年公司海外的订单能同比翻番。目前公司出口的产品包括加氢站的核心设备以及对零部件进行检验检测的设备。除了出口阿联酋,我们的产品还出口到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巩宁峰说,从鼓励一些示范性运用到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中国在氢能产业的发展上路线清晰,一些技术应用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而且中国工业门类齐全、相关产业链完整,不少氢能企业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

在不久前闭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内,一台甲醇重整高温膜燃料电池电源系统受到观众关注。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志斌说,公司正在和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国外客户在洽谈离网式制氢、发电设备服务的业务。
相关规划指出,到2035年,预计中国将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各地近年来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及推广应用。北京在大兴加大氢能产业布局,目前大兴落地氢能企业已超过200家,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发展势头强劲。氢能应用场景已覆盖省际货运、冷链物流、通勤客运等交通应用场景。
“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清洁能源,我认为氢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产品研发,让优质产品进入更多国家。”王子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