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透视A股银行2024年报:净息差持续收窄,关注个人经营贷不良

时间:2025-04-03 18:33:00

截至4月2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23家银行完整披露了2024年度财务报告。其中,国有六大行财报已全部披露完毕。

记者据choice数据梳理,23家上市银行2024年总营收为5.04万亿元,净利润合计为1.93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差异并不大。2024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仍普遍收窄,多数银行净息差已低于1.8%。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稳健向好态势,大多数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但结构性问题仍存,个人经营贷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不良率也在增加。目前,在有数据披露的10家银行中,个人经营贷不良贷款率均值达1.81%,较2023年增加29BP。

营业收入、净利润相对稳健

从营收来看,2024年A股23家上市银行的总营收为5.04万亿元,同比微降0.6%。

其中,国有六大行实现营业收入3.5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53万亿元减少94.25亿元。其中,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出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情形。建设银行下滑幅度最大,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501.5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54%。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218.0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2%。

与国有行类似,股份行营收增长乏力。8家股份行共实现营业收入1.4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4万亿元减少238.15亿元,其中有5家出现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从降幅来看,平安银行营业收入为1466.95亿元,降幅达10.93%;光大银行下降7.05%。此外,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同比下降3.21%、1.55%和0.48%。

城农商行营业收入大多逆势增长。9家城农商行中,仅郑州银行出现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的情形,降幅达5.78%。2024年8家城农行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瑞丰银行、常熟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10%,分别为15.29%和10.53%。

从净利润来看, 2024年A股23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合计为1.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8%。

国有大行共实现净利润1.42万亿元,六大行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农业银行2024年实现净利润2826.71亿元,同比增长4.76%,增速位列国有大行榜首。工商银行和邮储银行增幅微弱,分别同比增长0.50%、0.34%。

股份行方面,8家上市股份行共实现净利润4771.87亿元,有3家同比下滑。其中,民生银行净利润为986.90亿元,同比下降9.07%,四年来首度下滑。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认为,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在过去加大拨备的基础上继续加大了拨备计提,以及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使得折旧摊销费用较多等因素导致。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19%和0.21%。

城农商行中,9家银行均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青岛银行实现净利润44.05亿元,增速位列第一,达19.97%;常熟银行和瑞丰银行分别同比增长16.14%、11.17%。

净息差承压

备受市场关注的银行净息差情况如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略降1BP,全年净息差较2023年下降17BP,处于历史低位。

此次披露的年报数据也吻合这一趋势。按照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计算,2024年,23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全部出现下滑。2024年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65%,较2023年的1.83%下降19BP。

国有大行中,除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87%外,其余五大行净息差已全部低于1.5%。其中,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2%、1.27%、1.42%、1.51%、1.4%。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98%,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1.87%和1.82%。仅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净息差低于1.5%,分别为1.39%和1.42%。

业内认为,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间的价格竞争等因素是导致银行净息差普遍下降的关键因素。

一方面,市场利率下行导致银行业净息差整体承压。2024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回顾全年,1年期LPR从3.45%下降至3.1%,累计下降了35BP;5年期以上LPR从4.2%下降至3.6%,累计下降60BP。叠加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落地,导致贷款平均收益率普遍下滑。以平安银行为例,2024年平安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较2023年下降89BP至4.54%,其中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5.56%,较2023年同期下降102BP。

另一方面,银行通过“价格战”争夺客户,进一步压低贷款利率。例如,2024年四季度以来,多家银行推出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部分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甚至降至“2字头”。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统计数据,2024年1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3.08%,同比下降28BP。

中信建投金融团队在研报中指出,存贷两端利率同比下调情况下,2025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仍有望较2024年收窄,具体需观察2025年“择机降准降息”的时点。季度上看,存量按揭利率重定价影响下,2025第一季度息差压力较大,预计下行幅度为2025年最大。

个人经营贷风险升温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稳健向好态势,大多数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

六大行中,除邮储银行外,其余五家银行的不良率均在下降。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4%、1.34%、1.30%、1.25%、1.31%,分别较2023年末下降2BP、3BP、3BP、2BP、2BP。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0%,较上年末上升7BP,但仍为国有大行中最低。

但结构性风险值得关注。2024年,多家银行个人经营贷规模出现显著增长。在目前已公布年报的23家上市银行中,有19家银行披露了2024年末经营贷余额,总计为8.32万亿元,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40.8%。其中,有13家银行的经营贷余额上升,占比近七成。

具体来看,国有大行个人经营贷余额同比增幅位于前列。其中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同比增幅均超过20%,增量之和达2.40万亿元,贡献了19家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业务增量的99.4%,占据“半壁江山”。城商行的经营贷余额则多出现下滑。江阴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和重庆银行分别同比下降8.0%、7.9%、4.8%和3.9%。

在经营贷规模高速扩张的同时,银行资产质量承压迹象已开始显现。目前,在年报中披露个人经营贷不良贷款率的10家银行中,不良贷款率行业均值达1.81%,较2023年上升29BP。其中,有8家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贷款率高于1%,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家。仅常熟银行和兴业银行经营贷不良贷款率低于1%,分别为0.95%和0.80%。

不良贷款压力从近期银登中心披露的转让数据中亦可窥见端倪。根据银登中心披露数据,2021年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未偿本息规模仅为185.6亿元,挂单数量为189单。但到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未偿本息规模合计达到2861.9亿元,挂牌项目数为1041单。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2024年三季度末,受经济弱复苏影响,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有所下降。”中国银行研究院在《2025年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中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银行普遍加大了个人不良贷款的风险处置。

(实习生蒋习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