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刘为民: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山东实践


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山东实践
□ 刘为民
2019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基层考察时首次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理念,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促进民主制度优势向基层治理效能有效转化,形成了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基层民主创新做法,有力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深刻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民主。山东各级党组织立足人民这一主体力量,运用多种制度形式,让群众依法、有序、广泛参与到基层民主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有力调动了人民参与基层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决策尊重群众主体意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基本遵循,以持续的政民互动促进群众意愿表达、体现人民意志。高密市松兴屯村明确了“四要三全一评议”议事原则:“四要”即村里的事党支部要引领,党员要带头,村民要参与,村民要做主;“三全”即全程公开、全程监督、全程留痕;“一评议”即必须经过村民评议。民主决策的实施,使群众的气顺了,心齐了,各项工作一呼百应,形成了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
执行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提高大众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生长点。山东各级党组织紧扣“广泛性”发展基层民主,有力激发了社会活力。聊城市创新“信用积分制+行为清单制”乡村治理模式,强化信用激励约束,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治理的内生动力。烟台市芝罘区大海阳社区发动居民参与饭堂、面食运营等入股为民服务活动,经营管理全程由居民自发排班,搭建起“群众自愿参与、解决群众难题、群众共收福利”的经营民主管理平台。
监督发挥群众主人作用,基本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山东各级党组织积极创新形式,推动民主监督扎实有效开展。涌现出陵城区法院人大代表“定期听审、有序参审、集中评审”监督制度、临淄区24小时远程协商平台、莱山区“基层廉情+惠民资金”监督平台等众多监督模式,探索出群众代表监督建议闭环机制、组建群众监督评议团、设立人民监督员、开展职工代表民主评价等载体,让群众代表参与到人代会、常委会会议、庭审、执法检查等工作闭环中,为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政府公信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坚持以制度为保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制度化民主。山东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基层民主的制度建设,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核心,推动构建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打造了群众有序参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基层民主新格局。
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夯实发展基层民主的制度保障。各地把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工程,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从制定村规民约入手,实行协商民主,探索“多元共治”,力求在协商中找到“最大公约数”。从议事会、听证会到广场夜谈、家务杂谈,从居民议事厅、百姓说事厅到“板凳民主”、“茶摊民主”,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成为群众自治的生动制度载体,有效解决了影响群众权益的堵点卡点问题,充分发挥了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政治效应。
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基层民主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各地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协商内容明确、协商主体多元、协商形式多样的城乡社区协商机制,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比如,枣庄市中区实行“察民情、听诉求、问详情、议计策、办实事、重评议、亮结果”的“阳光议事七步流程”法;招远市建立“党员群众向支部说事,支部向社区党委说事”的大说事机制,营造了“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浓厚民主氛围。
坚持以共建为动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各主体力量积极参与的民主。山东各级党组织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到发展基层民主的生动实践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基层民主活力和发展成效得以充分彰显。
坚持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山东各级党组织注重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方向引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民主协商中的组织领导、协调整合、推动实施、服务保障功能,建立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基层议事协商工作机制,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优势,推动形成程序合理、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多元议事协商工作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和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拓展基层民主广度深度效度。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各地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设,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等其他协商形式互融共促,推动协商民主体系不断完善。省市县三级统一建设“有事多商量”协商平台,济南市的“泉城商量”、日照市的“阳光协商”、枣庄市的“有事枣商量”、济宁市的“济事商量”、淄博市的“齐商量”、青岛市的“倾听与商量”等品牌矩阵形成,构建起完善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为发展基层民主注入新的动力。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山东各级党组织坚持在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回应群众需要,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覆盖。
聚焦重点难点,创新治理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山东各级党组织把为民办实事、助民解难题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探索解决影响改革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治理措施,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创新基层信息采集整合机制,临沂、淄博、菏泽等市设立社会建设社区观察点、代表联络站,变“被动等群众”为“主动找群众”。创新平台治理机制,济南市济阳区围绕再就业成立“红领经纪中心”,深入群众协商各方解决就业问题;诸城市开设“民意码上聚”数字模块,让群众有话“码”上说、有事“码”上议,打通了解决群众问题的“最后一公里”。创新源头治理机制,推进协同立法和应急管理立法,完成胶东经济圈海洋牧场管理“五市协同”立法、黄河水资源保护与集约节约利用“九市协同”立法、海岸带保护“七市协同”立法等重大跨区域监管立法,确保人民权益实现。
坚持清单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精准识别人民群众需求,及时把握人民群众新需要、新诉求、新期待,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提。山东各级党组织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实行民意账目化管理、预期性设计,使一张张“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淄博市张店区齐悦国际社区围绕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帮扶助困等民生问题,通过楼栋板凳会、吐槽大会等平台,形成“问题记录”,创建“抖音直播”“有声新闻”,及时发起大讨论、大协商,实现了民生问题实时回应和闭环处理。
坚持以治理为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民主的真正意义即民主的价值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价值就是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把基层民主转化为鲜活可感的治理实践。
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群众参与渠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体现实的治理效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治理方式,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山东各级党组织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智慧和无限创造力,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使基层治理成为群策群力之举。各地积极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坚持“有事好商量 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持续丰富民主参与形式、完善民主参与规范,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基层事务决策和管理中来,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素融入基层治理,完善闭环式民主实践优化基层治理运行过程,推动构建识别民意、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落实民意的民主治理机制,促进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在治理中强化民主理念,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形式。山东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和精神真实地贯彻到基层治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为释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形式,也为全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济南市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引导社区各方力量积极开展协商共治,形成了“大家议、大家定、大家评”的浓厚氛围,激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内在动力,先后解决了二汽改拆迁项目建设、筹建社区医院等46个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典型的村改居社区,济南市历城区南全福社区坚持“群众主体工作法”,建立社区“海选直选”的选举制度,探索“单元工作法”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潜能,保障社区各项事务在阳光下进行,为社区现代化转型与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者系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