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参考消息特稿|雅万高铁让中印尼跑出合作共赢“加速度”

时间:2025-04-17 16:25:00

【原标题】雅万高铁让中印尼跑出合作共赢“加速度”

文/本报驻雅加达记者 叶平凡

万隆坐落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的高原盆地,平均海拔约768米,四周被火山群包围。由于海拔较高,这里气候凉爽宜人,年均气温18-26摄氏度,古称“勃良安”,意为“仙之国”。

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自19世纪末起,万隆就成为荷兰殖民者和其他欧洲人的度假胜地,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深受欧洲影响,素有“爪哇的巴黎”之美誉。

万隆会议旧址独立大厦外景(徐钦 摄)

我第一次踏上万隆的土地是在2007年。印尼拥堵的交通状况人尽皆知,尽管雅加达与万隆相距仅140余公里,但当时开车往返却十分辛苦。

2023年底,我到印尼成为驻外记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记不清去过万隆多少次。毫无疑问,这完全得益于雅万高铁的通车,让两个城市由拥堵变通途。

2015年4月,随着中印尼双方签署《关于开展雅加达-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框架安排》,雅万高铁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两国建设者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有限、新冠疫情肆虐等重重困难,全长142.3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于2023年10月正式通车。

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也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对接、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截至2025年2月17日,雅万高铁已累计发送旅客801.1万人次,单日最高旅客发送量达2.44万人次,雅加达至万隆的传统出行方式被彻底颠覆。

2024年10月17日,乘务人员在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车厢内巡视。(徐钦 摄)

每次搭乘雅万高铁,我都有恍如回国的错觉,因为舒适的候车厅、宽敞的站台、流线型车体、车厢内座椅布置等都与国内高铁没有区别。只有当印尼籍列车员从身边走过,或窗外飞速掠过的水田房舍和椰树,才能不时将我拉回印尼的时空之中。

雅万高铁不仅缩短雅加达与万隆之间的通行时间,也带动沿线小微企业的发展、新住宅区的兴起,并促进购物中心、餐厅和旅游目的地等新经济中心的成长。

雅万高铁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形成的跨机械、冶金、材料、电气、电子、化工、信息等行业的产业链条,也帮助印尼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实现跃迁式发展。

就在几天前,我前往万隆采访雅万高铁企业公关经理埃米尔·蒙蒂。作为印尼铁路运输行业专业人士,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中印尼之间的战略合作毫无疑问推动了印尼发展。我们不仅获得了投资,得到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也从中收获了技术转移。”埃米尔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方面向我们传授了高铁的建设、制造流程。如今,雅万高铁每天62趟列车的驾驶任务已全部由接受过中方培训的印尼司机独立承担,并通过专业认证。因此,双方的合作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层面,更提升了印尼本国的人才能力与技术水平。”

2024年10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帕达拉朗站,乘客在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前自拍。(徐钦 摄)

雅万高铁让中印尼跑出合作共赢“加速度”,一个个合作项目正在西爪哇地区乃至印尼各群岛上开花结果。

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投资10亿美元在西爪哇省苏邦县建设的印尼工厂,预计将于2026年初竣工投产,为当地新增超1.8万个就业岗位;2024年8月28日,中国循环科技头部企业格林美投资3000万美元,与印尼万隆理工学院、中国中南大学合作建设的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建成运行,为印尼培养高端冶金技术、新能源材料与绿色技术人才;同一天,由中国电建湖北工程公司承建的印尼装机容量最大陆地光伏项目——卡拉旺100兆瓦光伏项目正式交付。

在返回雅加达的高铁上,我品尝着万隆一家咖啡馆用中国云南、印尼和非洲埃塞俄比亚三地咖啡豆调制的拼配咖啡,思绪万千。70年前,亚非各国领导人们在万隆会议上的音容笑貌,犹如窗外景色一帧帧划过。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4月17日第8版

编辑 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