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市区出现首台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工作起来“情绪稳定”

时间:2025-04-11 10:13:00

2025年3月25日,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出现在人民广场。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上海闹市区出现首台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工作起来“情绪稳定”。视频拍摄 许海峰 王雨 剪辑 王雨(01:49)

2025年4月10日,一辆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出现在上海闹市区,清扫机器人造型与传统保洁车外形相近,方正简洁,并无特别之处,不少行人从身边走过,鲜有人驻足观望。

扫地机沿着马路台阶一路向前移动,车辆前段的四只旋转扫轮将地面上的垃圾“吞”进车肚子中间,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台扫地机与传统的扫地机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驾驶室不见驾驶员,车辆依旧可以平稳匀速移动,在遇到前方路障会自动停驻或绕行。不明状况的行人,误以为该车有驾驶员在把握方向盘。

2025年3月31日,作业中的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

2025年4月10日,作业中的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

据黄浦城发集团上海欣昇时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叶坚尧介绍,这辆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自去年年底开始在人民广场区域试运行,是上海的第一辆在公共场所提供保洁工作的专用工具车,目前还处于环境场景的一个适配阶段,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具体什么时候正式上岗还没时间表。

运行一段时间下来,效果达到各方的预期。叶坚尧介绍,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可以做到全天候随时投入工作状态,且性格特征属于情绪稳定型,这是人很难做到的。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日常工作量设定每天三个班次,沿着广场内圈清扫四圈。“在作业效率和质量上,我给它打10分”,叶坚尧笑着说。同时他也强调,该区域游客较多,小朋友也不少,行人走路并不按照人行道上的规则行走,确保人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目前车速设置在每小时3公里。该车的技术开发商库萨科技市场部罗今秀小姐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无人清扫机器人的机身装有7个摄像头,采用AI视觉主导的多模态环境感知方案,能够精准识别环境并执行清扫任务。采用了纯真空系统吸扫,强大的吸力能够有效清除地面的垃圾和落叶,即使在雨天也能保持较为高效的清扫效果,它的洁净度超过96%,作业精度可以达到±2厘米。在现场记者将一张打湿的A4纸放置在地上,扫地机扫过,白纸不见踪影。

2025年3月31日,一名少年对移动中的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产生好奇。

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的出现势必将代替部分人工的工作,抢走了人类的饭碗,然而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上述两家合作单位强调:当前环卫行业面临人力老龄化、复杂作业情况以及恶劣作业环境等挑战,推动“人机协作”的新型环卫模式成为现实的需求,而非简单替代人工。罗今秀认为,机器人承担高强度、重复性任务,如大面积清扫、恶劣天气作业,而环卫工人转向更高价值工作,如精细保洁、设备监管等,提升整体作业效率,长期可节约用工成本,也能减少环卫工人在高温、严寒、交通危险环境中的暴露,改善职业健康与安全。叶坚尧分析,在道路复杂的情况下,作业效率难以提高。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基本上能承担覆盖一整条街区的清扫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可以胜任所有的保洁项目,因此,日常工人们还担负着冲洗沟底、清理废物箱的工作。

2025年3月31日,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基本上能承担覆盖一整条街区的清扫工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可以胜任所有的保洁项目,因此,日常工人们还担负着冲洗沟底、清理废物箱的工作。

为了测试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的智商,在现场澎湃新闻记者给它出了两道题。在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正常前行过程中,突然让人从车辆前方五六米距离处疾走而过,清扫机器人感知后立即刹车;在一处人为设置路障后,机器人可做到绕行而过,但考虑到人民广场区域人流较大,绕行过程车辆将有一定程度的左右偏移,引发潜在的擦碰风险,技术公司并没有大规模采取绕行的方式让车辆通过路障,而是发出提示音请行人离开,或等待路障去除后再通行清扫。现阶段,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有安全员在一旁监控。据了解,当前市场上无人清扫机器人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来提供全面的环境感知能力,结合融合算法,对周围环境作出更为全面的理解,基于数据作出相应的避障决策。

2025年3月25日,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出现在人民广场。现阶段,无人驾驶清扫机器人有安全员在边上监控。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实习生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