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京各级人才创办企业中1851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时间:2025-04-01 20:10: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扎扎实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政策信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如何让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与城市民营经济的活力相互激荡?

记者了解到,我市早已把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通过政策赋能、靶向引育、深化改革“关键三招”,推动各级人才创办企业中1851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222家迈入独角兽和瞪羚“俱乐部”、68家挂牌上市。

政策赋能,支持创业人才展宏图

走进江苏卓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高性能环保阻燃剂的机器轰鸣,工人各司其职,整个生产线高效而有序。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规上企业,已获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销售业绩攀升至3200万元,去年更是近乎翻倍。

可公司创始人唐小强却透露曾一度熬不下去,差点卖房,为了省钱,和合伙人一起扛过1000多袋货物,累到“指甲都疼”。

为唐小强带来转机的是紫金山英才系列政策。2021年,他通过政府部门了解到紫金山英才·高淳计划,以新型环保无卤阻燃剂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顺利入选紫金山英才·高淳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获得扶持资金100万元,且享受为期3年、每年6万元的厂房租金补贴。他还参加了2021年紫金山英才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答辩,入选市级人才项目,再次获得市级扶持资金100万元……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专注主业、艰苦奋斗,也需要各方培土固根、浇水施肥,努力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

近年来,南京积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推出“人才强市25条”,通过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建立紫金山英才基金,建成大创园、留创园等创业孵化载体等举措,分领域实施创新型企业家梯队培育工程,加快培养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以政策雨露助力民营企业家大展身手。

来自法国的安德昂已在溧水区创业5年。“创新能力和对人才的集成支持,让我有信心在这里干事创业。”在省、市一系列人才扶持政策帮助下,由他担任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的南京安赛欧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正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一颗新星。

“这就是一种归属感,你和这个地方一块成长起来,一起变得更好。”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陈智也创立的江苏海平面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江苏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南京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南京市瞪羚企业。他说,海平面科技走到今天,业务拓展得到了来自园区各个方面的支持,从人才到载体再到技术协作……

靶向引育,以科教优势构筑“护城河”

采访中,多位企业家认为,南京不少民企在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环节拥有很深的“护城河”。

是什么样的“护城河”?我市统筹13所“双一流”高校、120多家国家级研发机构资源,深入实施“科技镇长团”“百校对接”“科技副总”等计划,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持续靶向输才,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是汽车配套行业的一家老牌民营企业,近年来与高校开展了紧密合作。“我们共同研发了复合型导电橡胶智能项目,已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公司人力总监徐霞兴奋地说,“2024年以来,公司产值增幅高达40%,年度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10亿元大关。”

近年来,我市从园区板块遴选170名科技人才专员,带着企业需求清单,赴全国73家重点高校院所驻点对接,推动转化科研成果超800项,支持高校院所、专业成果转化机构选派专业人才,组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科技镇长团,下沉重点产业和企业服务一线,累计接收15批1068人,推动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近4000份。

针对重点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南京还制定实施了“重点产业人才7策”,探索构建供需匹配、双向贯通的产才融合机制,分类精准引才育才。

民营企业要发展,既需要“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近日,华天集团在浦口经济开发区投资30亿元建设的盘古半导体先进封测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内部分投产。在当地政府推动下,华天科技2019年就与浦口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开办“华天科技冠名班”,以“订单班”“定制班”模式,实现班级招生即招工、学生入学即入企。

此外,我市积极发挥高校院所引才渠道资源优势,通过高校校友会、海外学联、国际学术会议等渠道形式,联合发布校企引才需求,校地企联办“千名博士招引周”等集中引才活动,2024年征集发布3700多个优质博士岗位,吸引1800余名海内外青年人才来宁参加线下活动,近70%达成入职意向。

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生态

若不是南京进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徐宁可能仍受职称困扰。

徐宁近年投入大量精力参与地方、企业科研项目,为产业园区解决环保痛点。获评社会服务型教授后,徐宁表示,“社会服务的价值在高级职称评聘中得以体现,让很多同事更有动力服务企业、园区,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为保障联合攻关中的人才调配需求,我市紧抓全国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试点机遇,持续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支持“身份在高校、工作在企业”,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同时,进一步向主体授权,破除机制壁垒——将市级重点人才项目、配套服务等,面向“专精特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切分下放,给予充分自主权;赋予顶尖人才举荐权,鼓励招引组建重大创新团队,专班化给予保障;支持“双聘”等柔性引才用才,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我市还把改革的方向聚焦到人才“关键小事”,重点抓好院士专家、青年人才等“关键群体”,用好“紫金山英才卡”以及“12345”人才服务热线等“关键渠道”,持续优化服务生态,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吸引人才全身心投入企业发展,安心安业陪伴企业成长。

目前,紫金山院士卡、英才卡、青柠卡“三位一体”全域人才服务体系已让“人才友好”成为城市特质。紫金山英才卡2.0版上线一年时间内已新增发放超6000张,累计服务各类人才9.5万人次。“南京人才日”“才遇金陵·四时长伴”等人才活动品牌,更是做出了口碑和影响力。

全球第一台波音787模拟机研发项目L3的总工程师罗伯特·安德鲁·阿姆斯特朗,4年前加入南京英科信釜航空技术研究院,担任首席技术官。他说,在南京工作的几年,他亲身感受到南京对人才的渴求、对创新的追求,在这里只要有技术,就有舞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今的南京,人才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增量。数据显示,在南京,人才创办企业中,已有1851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222家迈入独角兽和瞪羚“俱乐部”、68家挂牌上市。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