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的故事原文(“坐井观天”故事的原版本竟是这样的)
小学二年级课文中有一篇文章为《坐井观天》,讲的是井底之蛙和天上小鸟的一段对话,故事中的青蛙每天一抬头就看天,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来告诉小朋友看待问题要全面的道理。但是你知道真正的“坐井观天”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吗?

原来,“坐井观天”这个故事最开始是我们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庄子所写的,它选自《庄子.秋水》一文。
他的原文是这样的:“公子牟(牟指的是魏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翻译过来就是:公子牟深深叹息,仰天而笑说:“你难道没听说过那个埳井里的青蛙吗?它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多么快乐啊!我可以跳上井边的梁,进入缺口的崖壁,到水里时可以搁着腋下憩息,踢泥时可以淹没脚踝。我还能和蝎子、蟹打架,没有人能像我一样。我独占一池清水,跨越埳井的乐趣,这就够了。先生,为何不时来观赏一下呢?
’东海的鳖左脚还没进水,右膝却已经绊住了。于是它犹豫不决地退了回去,对海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治水的时候,十年九次洪水,水也没有增加;汤治国的时候,八年七次旱灾,崖壁也没有受损。不为顷刻之间的变化所动,不以多少进退,这也是东海的大乐趣。’于是埳井里的青蛙听了,感到惊讶,也感到自己的无知。
对于是非的判断,还想听庄子的言论,这就像让蚊子背山,蝼蚁奔河一样,必然无法胜任。对于极妙之言的论述,却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这难道不是埳井里的青蛙吗?那些能够登上大皇陵,无论南北,自如四方,陷入无法预测之中;无论东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你却规规然地去追求,去探索,这就好像用竹管观天,用尖锥指地一样,岂不是太狭隘了吗?你去吧!

《庄子·秋水》中的故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描述埳井中的蛙和东海中的鳖的对话,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处世和修身的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当超越狭隘的视野,开阔心胸,不囿于个人的局限,以及慎独、慎思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埳井中的蛙自以为享受着极大的乐趣,跨越埳井的乐趣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而东海中的鳖则以自己的经历告诉蛙,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表达了对于广阔世界的理解和超然心态。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告诉人们,要超越狭隘的个人视野,不要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而产生狭隘的心态,要有开放的胸怀和广阔的眼界。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慎独、慎思,不要因为片刻的利益而忘记初